当前位置:首页产业合作 → 新闻正文

低空经济:重塑产业格局的“天空之城”战略

发布时间:2025/5/14 14:53:07    文章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在人类追逐天空的百年征程中,低空经济正以颠覆性姿态开启全新纪元。当无人机群在深圳上空编织物流网络,当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在合肥完成载人首飞,当成都发布全国首个低空交通管理平台,这片离地3000米以下的空域,已从航空领域的边缘地带跃升为数字经济的新战场。作为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低空经济正以“三维空间”的拓展思维,重构传统产业逻辑,催生万亿级市场机遇,成为衡量城市创新能级的关键指标。

  一、技术革命:低空经济的“数字基建”突围战

  低空经济的爆发式增长,本质上是数字技术与航空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在通信层面,5G-A通感一体化技术突破传统雷达局限,实现厘米级定位精度,为无人机集群协同作业提供“空中Wi-Fi”。美团第四代无人机搭载的AI视觉避障系统,可实时识别200米外直径5厘米的障碍物,构建起城市复杂环境下的安全飞行网络。更值得关注的是北斗网格码技术的应用,通过将地理空间划分为10米精度的数字网格,为每架飞行器赋予独一无二的“数字身份证”,破解低空空域管理难题。

  能源革命同样在重塑产业格局。宁德时代发布的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突破500Wh/kg大关,使电动无人机续航里程从30分钟跃升至2小时。亿航智能EH216-S取得全球首张eVTOL型号合格证,其搭载的9组独立电池系统,配合城市分布式充电网络,构建起“15分钟充电圈”生态。这种能源基础设施的重构,不仅让“打飞的”成为现实,更催生出“飞行汽车+换电柜”的新型商业模式。

  二、场景革命:从“单点突破”到“生态重构”

  在深圳龙岗,日均2000架次无人机穿梭于100条固定航线,构建起覆盖全城的“空中快递网络”。这种立体化物流体系,使即时配送时效提升40%,生鲜损耗率下降65%。但低空经济的想象力远不止于此:在合肥骆岗公园,亿航智能eVTOL载人观光航线开通首月即接待游客超万人次,开辟出“低空+文旅”新赛道;在四川雅安,无人机医疗物资专线将偏远山区急救响应时间从2小时压缩至15分钟,重新定义生命救援的“黄金时间”。

  更具革命性的是,低空经济正在催生“城市空中交通(UAM)”新范式。广州黄埔区规划的“1+3+N”立体交通体系,包含1个枢纽型机场、3个换乘中心及N个垂直起降点,形成“5分钟社区通勤圈”。这种三维交通网络与地面智慧公交系统深度耦合,将城市通勤效率提升3倍以上。当eVTOL与自动驾驶汽车实现无缝接驳,未来城市的出行图谱将被彻底改写。

  三、政策创新:从“规则真空”到“中国方案”

  面对低空经济这个新兴领域,中国正以“监管沙盒”思维探索制度突破。深圳出台全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建立“飞行申报+风险评估+动态监管”全流程管理体系;安徽成立省级低空空域协同运行管理中心,将空域审批时限从7天压缩至4小时。更具开创性的是,民航局推出的“特定类无人机试运行审定程序”,采用“运营风险等级”分级管理,为不同场景量身定制监管框架。

  在适航认证领域,中国已形成全球最完整的eVTOL审定体系。亿航智能EH216-S的适航取证过程,催生出包含19个科目、219个试飞项目的全球首个无人驾驶航空器适航标准。这种“中国标准”的输出,不仅助力峰飞航空等本土企业斩获海外订单,更让深圳、合肥等城市跻身全球低空经济创新策源地。

  四、挑战与破局:构建低空经济“新基建”

  尽管前景广阔,低空经济发展仍面临三重瓶颈:空域管理精细化不足、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商业模式尚未成熟。对此,成都提出的“四网融合”方案颇具借鉴意义:通过构建“设施网”(起降点)、“空联网”(通信导航)、“航路网”(数字航道)、“服务网”(监管平台),形成立体化基础设施体系。这种系统思维,将推动低空经济从“单点突破”向“体系化运营”跃迁。

  在商业层面,需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创新模式。安徽芜湖构建的“研发+制造+运营”全产业链生态,通过设立10亿元低空经济基金,吸引航天三院、中电科等龙头企业集聚,形成年产值超300亿元的产业集群。这种“场景+资本+产业”的协同模式,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复制的路径。

  五、未来图景:低空经济的“元城市”革命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展望,低空经济将深度融入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在雄安新区规划的“数字天空”系统中,每架飞行器都是三维数字模型中的动态节点,与地面物联网、车联网数据实时交互,构建起“空天地一体化”的数字孪生体。这种虚实映射,不仅实现空域资源的动态优化配置,更将催生出“低空数据要素市场”这一全新业态。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低空经济正在重塑城市发展范式。当三维空间资源被充分开发,城市将突破平面扩张的窠臼,形成“功能分层、立体复合”的新形态。这种转变,不仅将释放数万亿级的土地价值,更将推动城市治理向“全域感知、精准决策、敏捷响应”的智慧化阶段演进。

  在这场“向天空要发展”的产业变革中,中国已占据先发优势。从粤港澳大湾区的“无人机配送网”,到长三角的“eVTOL创新极”,再到成渝地区的“低空管理示范区”,一幅立体化的产业图景正在展开。当低空经济与数字经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这片曾经沉寂的近地空间,终将崛起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第五维经济带”。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航天智造(厦门)科技研究院 闽ICP备202509666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