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产业研究 → 新闻正文

核聚变突破:全球最大仿星器首次产生氦-3离子

发布时间:2025/5/29 14:23:18    文章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等离子体产生的高能“阿尔法粒子”对维持持续聚变所需的超高温条件至关重要。

  世界上最大的仿星器装置 —— 文德尔施泰因(Wendelstein) 7-X (W7-X) 的科学家们首次成功产生了高能氦-3离子。

  科学家们在新闻稿中表示:“在全球最大的仿星器装置中,首次利用离子回旋共振加热产生了高能氦-3离子 —— 这是聚变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由马克斯·普朗克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运行的先进聚变反应堆W7-X进行的这项实验,解决了利用聚变能的一个关键挑战。未来的聚变发电厂将依赖于有效约束超高温、数百万度的等离子体。

  这种等离子体会产生高能的“阿尔法粒子”(即氦-4原子核),它们对于维持持续聚变反应所需的极端温度至关重要。如果这些粒子逃逸过快,等离子体就会冷却,反应便无法维持下去。

  利用氦-3离子模拟条件

  鉴于W7-X的实验性质以及相较于成熟聚变发电厂的缩小设计,科学家们使用更轻、能量更低的粒子来模拟这些条件。

  科学家们解释说:“在实践中,更轻的氦-3离子被加速到适合此目的的能量。”

  该团队采用了一种称为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的尖端技术来实现这一目标。

  新闻稿补充道:“这类似于推秋千上的孩子:为了有效,每次推动都必须精确地与秋千的固有频率同步 —— 换句话说,必须达到共振。”

  ICRH利用强大的、兆瓦级的高频波。通过将电磁波馈入含有氢和氦-4的等离子体,并将其调整到氦-3离子围绕磁力线自然回旋的特定频率(即其离子回旋频率),这些粒子便能有效地吸收能量。

  新闻稿强调:“这是首次在仿星器中利用离子回旋共振加热(ICRH)产生高能氦-3离子:这是聚变研究领域的世界首创。”

  “ICRH系统正在三国欧瑞吉集群(TEC)的框架下于W7-X开发和运行,由布鲁塞尔皇家军事学院等离子体物理实验室与于利希研究所IFN-1和ITE紧密合作完成。”

  从核聚变到揭示宇宙奥秘

  这项创新的意义远超地球范围。研究人员发现,驱动W7-X中氦-3粒子的相同共振过程,或许能解释太阳上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

  研究团队指出:“这项研究不仅有助于开发可持续能源,还出人意料地提供了关于太阳如何运作的见解。在W7-X中激发氦-3粒子的相同共振过程,也可能解释了其大气层中偶尔出现的富含氦-3的云团。”

  根据理论推测,太阳中的氦-3粒子可能被自然产生的电磁波选择性加速,形成巨大的云团,其中氦-3的含量可达通常水平的10,000倍。

  新闻稿总结道:“这些发现表明,聚变科学不仅在塑造未来,同时也在帮助我们解开周围宇宙的奥秘。”


文章转载于:知新了了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航天智造(厦门)科技研究院 闽ICP备202509666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