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环球视野 → 新闻正文

为何步兵打军舰?

发布时间:2025/8/1 10:44:02    文章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俄乌冲突期间,外媒多次报道称,乌军发射瑞典援助的RBS-17“反坦克导弹”,重创俄军装甲车辆。其实,媒体称呼RBS-17为“反坦克导弹”不太准确,更符合瑞典人研发初衷的称呼应该是“步兵反舰导弹”。

  瑞典为什么要求“步兵”打军舰?这就要从瑞典国防需求和军事力量定位谈起。

  在2022年申请加入北约前,瑞典号称“中立国”,但历史上长期在各大阵营的“夹缝”中维持微妙的平衡,同时努力发展国防工业,研发出了一批技术水平较高、适合自身国情的武器装备。

  具体到反舰导弹设计要求,一方面,瑞典军队人数较少,缺乏足够的人力支撑运作庞大的永备工事群和特种车辆部队,因此要求反舰导弹使用便利,减轻后勤压力,最好让少数士兵就能有效操作。

  另一方面,瑞典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海岸线曲折,岛礁密布,地形险峻,适合大规模战略登陆的地方不多,所以瑞典军队不必配备笨重的大威力反舰导弹。相反,瑞典军队需要时刻防范小股敌人登陆袭击,那么反舰导弹威力适中即可,但要确保轻松转移、隐蔽部署,以便出其不意地打击登陆之敌。

  此外,发展和出口这种轻型反舰导弹似乎不那么“咄咄逼人”,有利于维持瑞典的“和平形象”。

  1984年,RBS-17导弹正式立项。为了降低技术难度、节约成本,瑞典决定与美国合作,在地狱火机载反坦克导弹的基础上改进研发反舰导弹。当然,瑞典人并非“坐享其成”,他们负责研制导弹发射装置、战斗部、引信等。而整套系统架构由经验丰富的美国人提供方案,大致参考了单兵反坦克导弹。

  只不过,RBS-17导弹的尺寸要比单兵反坦克导弹大得多,不像后者那样依靠2名士兵就能“轻松玩转”。根据战术操作手册,RBS-17导弹部队以连为作战单位,包括控制分队、火力分队、后勤保障分队和警戒人员,一般配备4部发射架和24枚导弹。

  该导弹采用破甲战斗部,重48公斤,包括重约9公斤的战斗部,最大射程接近10公里,飞行速度约1.3马赫。士兵利用观瞄设备发现目标后,及时发射激光照射目标,引导RBS-17导弹精准命中目标。

  它的威力相当于大口径炮弹,考虑到设计主要目标是排水量小于500吨的快艇、登陆艇、气垫船、扫雷艇等,而高爆破片战斗部、机电式延时触发引信还有利于导弹钻进敌船内部爆炸,因此瑞典人认为这款导弹“够用了”。

  有趣的是,似乎是为了证明“出身血统”,RBS-17导弹在发射前吊挂在导轨上,与直升机短翼挂载“地狱火”的方式非常相似。这应该是研发者为了省钱,决定不再费力改动。为了平衡重心,瑞典人还给发射架配了一个相当大的支撑底座,必要时发射架可以安装在快艇或车辆上。

  尽管RBS-17导弹是由反坦克导弹发展而来的反舰导弹,但自1987年服役至今,它还没有证据确凿的反舰作战记录,反而在俄乌冲突中“回归老本行”,被乌军用来打击俄军陆地目标。

  事实上,随着多功能无人机、轻型战术导弹、增程制导炮弹、制导火箭弹等陆续服役,各国陆军需要开展反舰作战时,已拥有大量射程更远、火力更猛、自身更安全的战术手段。相比之下,RBS-17导弹更像是一种“打游击”的特种武器,自然会在常规冲突中及时调整战术、改变用途。

文章转载于:中国航天报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航天智造(厦门)科技研究院 闽ICP备202509666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