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最新动态 → 新闻正文

陈飞:毫厘之间铸匠心 星海征途勇攀登

发布时间:2025/7/5 11:21:01    文章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在中国航天事业的壮阔蓝图中,无数工匠以精湛技艺与赤诚之心托举着大国重器的腾飞,航天科技集团七院数控铣工陈飞便是这星海征途中的一名攀登者。他扎根生产一线19年,以毫厘之间的极致追求、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从一名普通铣工逐步成长为“四川技能大师”“四川工匠”,在毫米精度间书写着属于新时代工匠的航天故事,在逐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上诠释着航天精神。

  毫厘即千里:精密世界的“微雕大师”

  走进车间,陈飞的工作台前堆叠着各种形状复杂的金属零件,这些看似冰冷的“铁疙瘩”将经他之手蜕变为精密的重要部件。众所周知,航天产品对尺寸要求极高,很多加工尺寸精度都要求在微米级别。陈飞常说:“我们加工的产品是火箭的‘方向盘’,差之毫厘,火箭就可能失之千里。”

  一次,壳体类零件因设计迭代,需要在原有加工基础上增加一组异形凹槽。凹槽位于零件内腔,加工时刀具路径极易与零件侧壁发生干涉,稍有不慎便会导致零件报废。面对这一难题,陈飞连续3天泡在车间,反复调整刀具角度和切削参数。他采用创新方法,最终在极小的公差范围内完成了任务。此举不仅避免了材料损失,更保障了航天任务的进度节点。

  “面对产品,我们要不断精益求精。”凭着对航天产品零缺陷的那份执着追求,陈飞在挑战面前总是毫厘不让,不断寻求新的突破。

  技术+智慧:攻坚克难的“破局者”

  在航天制造领域,人们不时会遇到加工过程中的“拦路虎”。如何“打虎”,本质上就是技术与智慧的较量。

  在攻克一次研制任务时,陈飞接手了铝合金大型薄壁类零件。薄壁件零件加工本就是一道行业难题,虽然该零件的加工尺寸精度很容易达到,但在零件底面很薄的情况下,如何控制其变形量,成了摆在眼前的最大问题。常规手段是采用三轴加工设备,通过多次翻转装夹,经过多次热处理释放应力,最终完成加工。但是由于零件太大,装夹方式大多采用压装,同时装夹次数过多极易夹伤零件。

  陈飞带领团队展开攻关,通过多次试验,总结出新的加工方案。他们设计制作了新的平板定位工装,减少了装夹次数,再采用创新方式有效减少了零件的变形量。经过加工检测,零件变形量完全可以控制在极小范围内。经总结后,此加工方法得到了推广应用。

  近年来,陈飞带领团队采用创新模式,完成了空间站用上、下中立板研制加工;解决了大型框架零件易变形等问题,且加工效率提升3倍,团队共完成技术创新、攻关40余项。

  黑灯工厂:智能制造的“弄潮儿”

  从普通机床操作工到产线负责人,陈飞见证了从机械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生产方式的飞跃发展过程。为转型成为智能化生产制造企业,2018年,企业柔性生产单元建设拉开序幕。作为经验丰富的数控铣工,陈飞肩负起了操作这条智能制造单元的责任。

  为了早日掌握这条智能制造单元的操作要领,陈飞白天与项目成员一起,协调解决安装调试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晚上自学卧式加工中心、三坐标、超声波清洗机的工作原理,并整理编写了单元安全生产操作规范,紧密配合协助车间完成了“壳体柔性生产单元”的论证、建设和调试工作。

  那段时间,加班、熬夜对于他来讲,早已是家常便饭。经过3个多月的努力,陈飞和团队最终攻克了“黑灯工厂”难题,实现了典型结构件等产品24小时无人值守自动生产。

  此后,他又参与燃油调节器壳体生产单元的建设中,从管理模式改进、加工效率提升、工艺流程优化和新技术运用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单元建成后,生产效率提升2倍以上。

  薪火相传:匠心火种的“传播者”

  作为七院“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都市首席技能大师工作室、四川省“陈飞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大师工作室”的带头人,陈飞带领工作室成员大力开展技术攻关、难点攻关,努力解决科研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为工厂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不断贡献力量。

  同时,陈飞深知,航天事业需要代代接力,牵头成立多个专项任务铣工加工技术攻关小组,完成了多项工艺优化,帮助车间培养了许多铣工青年人才。通过组织开展师带徒“1+1”、大师技能课堂、数控技术大讲堂等系列培训活动,分享实战经验,进行现场指导,个人年平均培训时长48学时,培训人员80人次,累计帮助8名青年普通机床操作工转变为数控机床操作工,5人通过高级工考评,4人通过技师考评,1人通过高级技师考评。

  “我从小就有一个航天梦,那时的我只能想象,无法触及。而现在的我,可以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培养更多的人才,真的很高兴!”他说。

  近年来,陈飞先后获得集团公司劳动模范、航天贡献奖、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并被选为成都市第十八届人大代表。从青工到大师,从车间到星河,十九载春秋,陈飞在微米级的精度台阶上凿刻出了一条通天之路,在航天强国的征途上,以匠人之心托举航天梦。

文章转载于:中国航天报

相关新闻
Copyright © 航天智造(厦门)科技研究院 闽ICP备2025096664号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