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8/9 10:55:31 文章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我是《中国航天报》的忠实读者,也是一名积极给报纸投稿的热心作者。长此以往,读报的习惯和发稿的愉悦使我与这份报纸结下了深深的墨香情缘。转瞬间,这种缘分已经延续了40个春秋,那些被岁月沉淀的故事和情谊,带着温暖和感动,始终萦绕眼前,仿佛从未历经流年,也从来不曾走远。
最难忘的是那次“命题作文”——这事儿还与导演张艺谋有些关系呢。2010年春天,张艺谋为拍电影《山楂树之恋》,率周冬雨、窦骁、李雪健、奚美娟等一众明星奔赴鄂西山区远安县。宁静的山区小县城瞬间沸腾,各路记者趋之若鹜,各大文艺媒体争相报道。
曾几何时,这个偏僻、落后而又神秘的小城是中国航天科工九院的前身——066基地所在地,那里的群山镌刻着老一辈航天人艰苦卓绝的三线奋斗史,那里的溪水见证过他们的坚韧和顽强。在他们眼里,鄂西的山山水水、风土人情只与激情似火的三线建设、国防建设相关联。当熟悉的景象、苍翠的群山在巨大的银幕上一一呈现,他们的眼眶湿润了,他们的回忆随着镜头变得清晰起来。
066基地旧址机关大楼航拍图 中国航天报资料图
《中国航天报》的编辑老师敏锐地洞察到此事的影响力和宣传价值,建议九院宣传部门充分利用知名公众人物影响力和文艺新闻热点宣传航天传统文化和三线精神——文章勿需多、勿需长,但要抓住热点,突出核心价值观。
任务布置下去,众多笔杆子有些犯难。这可是个“命题作文”。要说咱九院那些“久经沙场”的宣传干部,写好张艺谋在远安拍摄《山楂树之恋》易如反掌,讲述航天人在山沟里艰苦创业更是得心应手,但两者关联度不高。分属两个领域的话题,若是生拉硬拽,强行糅在一起,势必生硬脱节;若是各说各话,分而述之,则又失去借助热点新闻造势的意义,起不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最后,这项任务落在了我的头上。这也在意料之中,作为九院宣传干部、三线建设参与者、生长在远安的“土著”,我承膺此任,责无旁贷。几天后,我的散文《山楂树·远安景·航天情》在《中国航天报》第四版作为头条文章发表,报社编辑专门打电话来给予文章高度评价,并转述了报社领导、编辑们的好评。
文章在广大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有朋友从北京、廊坊等地打来电话,表达读后感,激动地回忆在远安的点点滴滴。以往他们在《中国航天报》上读到我的文章是不会专门打电话来的,显然,这篇文章的叙述方式以及对大众热点与航天精神的把控,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三线航天人艰苦创业的事迹更加具象化了,读者更有身临其境的认同感了。
而真正让我看到一张报纸、一篇文章巨大影响力和教育意义的,是在稿件见报的第二天。科研部的一个小伙子到我办公室来“当面请教”,说部领导让部里的年轻人都好好读一读《中国航天报》上邓春阳写的那篇文章,看一看当年科技工作者是怎样在深山里克服重重困难开展科研工作的,看看杰出科技工作者王振华总师是怎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带领大家攻坚克难、为航天事业顽强拼搏的。
原来,近年来入职的科研人员正逐步成长为技术中坚力量,他们没有在山区工作的经历,因此,需要了解“芦席棚里搞科研”的历史,传承并发扬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优良作风。科研部领导跟他们说:“读读《中国航天报》那篇文章吧,你们会得到一些启发和触动。”
一篇2000字的文章能起到这样的效果,是对我最好的奖赏。而来自报社的奖项,则又是一份珍贵而意外的惊喜了。那年岁末,《山楂树·远安景·航天情》被评为《中国航天报》年度好新闻一等奖。一篇散文,却获此殊荣,这是怎样的肯定啊!我因此倍受鼓舞,格外珍视这份荣誉。
退休之后,我闲弄笔墨并小有收获,得到了一些作家前辈的认可。他们推介我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入会条件之一是必须有一定级别的文学获奖作品。显然,《中国航天报》的一等奖是有分量、够级别的,但介绍人说“新闻奖”不属于纯文学奖项,最好不要填报此奖,但我坚持要报。其实,我的纯文学奖项已经足够,不填这篇文章也无妨,但此奖是我的特殊荣耀。在我看来,一篇散文得个“文学奖”“散文奖”尚属正常,没什么了不起,但若斩获了“新闻奖”,那就很特别、很有意义了,我觉得这是一篇散文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我能有这种经历、获得此等荣誉,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必须报!最后,我将刊登散文的报纸与报社颁给我的获奖证书,并排复印在一张纸上,郑重报送给湖北省作协。
我成为湖北省作协会员后,写作就变成了更加自觉有趣的事。写着写着,着墨最多的还是航天故事、航天情感。去年,我的第二本散文集《千帆过尽》由中国书籍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书中《航天情怀》是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作为一名航天人、一名依托《中国航天报》逐渐成长起来的宣传工作者,三句话不离航天已是我的一种惯性。无论何时何地,航天精神、航天故事,永远是我书写不尽的重要篇章。
文章转载于:中国航天报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