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8/26 10:20:42 文章来源:互联网 浏览次数:
8月15日,神舟二十号乘组航天员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圆满完成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及舱外辅助设施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为了确保此次任务顺利开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空间站飞控团队精心准备、精心组织、精心实施,为航天员安全和空间站稳定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
载人航天,人命关天。怎么保证航天员执行出舱任务期间的安全?怎么保证出舱任务的圆满完成?飞控团队已经为此储备了数以千计的常备预案,并且还会为每一次出舱活动专门制定一系列专项预案。
这么多预案的背后,是经年累月的积累——从支撑我国在2008年开展的首次太空出舱活动起,团队十余年如一日研究攻关,已经先后支撑中国航天员开展出舱活动20余次。
不过,有了这么多预案,有了这么多实践经验,“我们还是会感到不放心”。飞控团队成员说,航天事业的高风险,让大家从来都不敢掉以轻心。
为了让预案更全面、技术更见底,他们反复提醒自己,“一定要坚持‘首飞意识’,把每一次都当作‘第一次’。”尽可能地去识别各种风险点,根据任务情况研究增补新的预案,成了大家的工作习惯。
“每个航天员乘组的出舱任务,每次的具体内容、在舱外活动的时长等都有差异,这些对他们出舱的安全性保证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是针对时间较长的出舱活动,我们会在方案设计中,在保证航天员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尽量简化流程、提高效率,并且让各种预案更好匹配。”飞控团队成员如是说。
为了保证任务安全可靠、万无一失,每次航天员出舱前,团队都会进行数次模拟演练。飞控团队成员介绍:“演练的目的,是要找缺陷、找问题。不是说‘剧本’写好了,照着演一遍就行,只有以发现问题为出发点去开展演练,才能起到实际作用。我们一直以来就是这么做的。”
从演练到任务,飞控团队和来自五院各领域的专家会聚在一起全力支撑。依靠这样的能力配置,在这样的工作氛围下,大家有信心、有底气应对各种能够预料的、意想不到的情况,并且准确定位、迅速决策。从任务中到任务后,大家还会抓紧细化、做好复盘,并对相关预案作出调整。
“最快的时候,预案可能半天就会迭代更新。”飞控团队成员说,“每次积累的经验都很宝贵,都为下次出舱增加了新的底气。”
如今,经常开展的中国航天员出舱活动,仿佛已经是“寻常”,然而“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或许,正是这样一点又一点的底气增长,给了这种“寻常”以最重要的支撑之一。
这次出舱任务已经圆满完成了,飞控团队又经受住了一次考验。他们接下来会干什么?“继续坚守。”飞控团队成员说,“中国空间站是我们的‘太空之家’,不仅承载着国家的光荣与梦想,也承载着我们的青春与情感。我们当然要让自己的家越来越好!”
文章转载于:中国载人航天微信公众号